灌河虎头潮
时间:2009-09-15 11:02:20   作者:   

灌河景色独特,是苏北沿海一处风格特异的旅游胜地。虎头潮、大鱼拜龙王、四鳃鲈鱼被称为“灌河三奇”,尤其是“虎头潮”更令人称道。

提到灌河,人们就不能不想到灌河的“虎头潮”。昔日诗人描绘的“开山山外起涛头,百丈纷飞涌急流,作势每凭风雨籍,横空一色水云浮”的壮观场景,确实蔚为壮观,令人神往。灌河自古以来就是苏北观潮胜地。由于河口外宽内窄,潮汐落差大,潮水彼起此落,分外壮观。跌水轰鸣之声,势如惊雷,气魄宏大,声震数里之外,“响水”因此而得名。灌河口特殊的河床形状及其地理条件形成了名闻遐迩的潮汐奇观。每逢观潮佳期,数以千计观潮者汇聚河口岸堤,观赏这一自然奇景:远处潮水呈一条条白练,由远及近,呼啸而来,及至近河口处,潮水前呼后拥,形成了一道道浪墙;进入河口则势如排山倒海,汹涌澎湃。数米高的潮波一浪推一浪,一澜高一澜,奔涌而来。潮水如一只只下山猛虎,你追我赶,令耳闻目睹者无不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神奇莫测。

“虎头潮”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特殊潮汐现象。1983年农历818日,正逢天文大潮,响水县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虎头潮。午时三刻,潮水骤然兴起,刹那间,山呼海啸,白浪滔滔,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,呼啸席卷而来,发出雷鸣般的吼声,震耳欲聋,巍巍壮观,真是“滔滔浊浪排空来,翻江倒海山为摧”。据众多目击者称:从海安集至响水口,几十里水面上,怒潮有5米多宽,浪头高达十几米,浪尾亦有三四米,沿河一线有三十多只舢舨,五六千吨帆船被掀翻沉没,损失惨重。

“虎头潮”来去匆匆,并无规律可循,从科学角度看,它是一种自然现象。

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,灌河内窄外宽,弯弯曲曲。在入海口呈喇叭型,口大肚小,自入海口向内河急剧变窄抬高。每逢天文大潮,东北风猛烈,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收缩,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,由于河道越来越窄,河床越来越高,潮头受阻,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,迫使潮头陡立,发生破碎,发出轰鸣,险象环生,动力抬升挤压作用形成了“虎头潮”。

再者,地壳热浪上涌所致。由于河道深,接近岩石层,岩浆、热浪活动频繁,推动潮水而果。

第三,可能是板块的挤压。由于地震产生的板块小范围漂移挤压运动,导致裂缝、地漏产生。

第四是气象因素。在海陆、喇叭型河道等特殊地形,由于瞬时的气压骤变,导致龙卷风、地转风将河水掀起而成。

怒潮在世界许多河口也有所见,如巴西的亚马逊河、法国的塞纳河等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,而“虎头潮”却是响水县独有的。虽然,河流入口是喇叭形的很多,但是能形成怒潮的河口却是少数。

  “虎头潮”还是一个自然之谜,有待于气象、地震、海洋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合作研究,使之尽快真相大白,从而便于掌握和预报,使之趋利避害。相信经过开发,“虎头潮”必将成为响水的自然景观,成为县内外游人观赏的美景。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端午粽
下一篇:“沧海桑田”话响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