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信息公开 > 信息公开目录 > 信息正文
  • 信息索引号014369677/2011-00008
  • 生成日期2011-01-08
  • 文件编号
  • 发布机构政府办
  • 公开形式网站
  •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
  •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
  • 有效期长期有效
  • 组配政府工作报告
  • 主题
  • 体裁
  • 内容概述
    政府工作报告

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

 
政 府 工 作
——2011年1月8日在响水县第八届
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   长 马俊健
 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响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 “十一五”回顾和2010年工作情况
十一五期间,是响水发展经历不平凡的五年,是应对重大挑战、经受重大考验、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。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解放思想,攻坚克难,开拓进取,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,圆满完成了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全面小康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。
——“十一五”是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。预计2010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6亿元,是“十五”末的近3倍;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10.8亿元,是“十五”末的5倍多;产业结构由“二一三”调整到“二三一”,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80.3%;工业用电量、外贸进出口总量在省市实现进位,发展基础更加坚实。
——“十一五”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。五年全县经济年均增长20.9%,增幅全市第一;连续三年10多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一;地区生产总值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年均增幅均超“十五”时期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注册外资实际到帐等6项指标总量实现五年翻两番,发展势头更加迅猛。
——“十一五”是积蓄后劲最足的时期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15亿元,是“十五”的3.6倍;规模以上工业投资达299亿元,是“十五”的3.8倍;三大园区基本建设投资达30亿元,支撑“十二五”发展的项目充裕、载体有力,发展前景更加广阔。
——“十一五”是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。预计2010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34元,五年翻一番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,五年增长80%;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46亿元,五年翻一番;小康指标中,已有村通公路、新农合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等14个指标提前达标,人民生活更加富裕。
五年来,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:
(一)坚持发展为先,三次产业全面提升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,一着不让抓招商,全力以赴攻项目,优质高效强服务,各项经济工作快速推进。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。五年全县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4个,是“十五”的3倍,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3个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8家,比“十五”末净增38家;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6家,比“十五”末净增13家。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,比“十五”末净增57.8亿元,工业化已经进入加速期。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。五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,高效农业比重达40%,新建顺丰食品、福利达食用菌等农业龙头企业20多家,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42个,组建各类合作组织374家。两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,农产品加工集中区、326省道高效农业示范带初具规模。提前两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省定五年目标,7.7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。惠农政策有效落实,五年累计发放惠农补贴4.46亿元,受益人口达37万人。五年连续保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稳定的好势头。服务业优先地位日益提升。商贸业不断繁荣,慈客龙、时代家居、昌宇汽配等大型商贸店和专业市场相继落户,农家连锁店基本覆盖全县,预计2010年,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亿元,是“十五”末的2.5倍。金融业加速发展,江苏银行、昆山农商行成功落户,2010年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达70亿元,较十五末净增40亿元。物流业逐渐壮大,祥龙物流、新景物流等投入运营,陈家港港口吞吐量全市第一。旅游业实现突破,古云梯关一期工程正式开放。预计2010年,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.1亿元,五年年均递增22.5%,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。
(二)抢抓发展机遇,沿海开发强势推进。挖掘资源优势,果断决策,在全市率先谋划沿海开发、推进沿海开发。园区建设全面突破。沿海经济开发区从零起步,五年建成区内道路60公里,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7个,10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已建成30平方公里;生态化工园区在规范中发展,园区规模扩大到13平方公里,成为全省唯一的化工类科技创业园;经济开发区框架不断拉开,规划面积达36平方公里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产业特色逐步明晰,被认定为“省轴承座产业之都”。2010年,三个园区实现税收6.7亿元,占全县税收总额的46%,成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。产业发展突飞猛进。造船产业异军突起,引进16家造船企业、总投资170亿元,52条船舶建成下水,船舶装备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,31个配套项目在建,7家竣工投产;能源产业实现火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三电并举,陈家港火电厂已具备发电条件,长江风电并网发电,金宇太阳能项目加快建设;环保化工产业不断壮大,石油化工、盐化工、生物化工3条产业链已经形成,4家企业成功上市,2010年实现销售120亿元;纺织、医药、机械等传统产业迅速提升;再生纸、合金冶炼等新产业正在形成。配套功能日益增强。沿海自来水厂建成投运,区域供水工程快速推进,海堤达标工程全面完成;220千伏恒久输变电、110千伏银海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;沿海高速、326省道响水段建成通车,204国道改造完成,临海高等级公路、连盐铁路启动建设;2万吨级灌河航道正在治理,小蟒牛两万吨级公用码头加快建设,沿海水、电、路、港等基础配套日益完善,为全县沿海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(三)加大基础投入,城乡面貌日新月异。始终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,打造“两城”呼应新格局,构建以城带乡新机制。五年来,城镇建设投入达78亿元,是“十五”的2.9倍,全县城市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,达38.1%。精心编制县城、港城、集镇、村庄居民点规划,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。县城建设实现大变样。五年新建城市框架道路40公里,新建住宅小区24个,新增高层、小高层40幢,改造搬迁老城区居民3000多户,县城人均住房面积五年翻一番,裕廊大桥、灌江国际大酒店等重点工程建成投运,响水湖城市公园、纪念广场等城市景观项目对市民开放,县城在变大、长高、扮靓。港城建设全面启动。累计投入资金1.5亿元,城市框架正在拉开,森林公园、黄海大街改造项目全面完成,星港杏苑小区、佳都国际大酒店、绿岛小夜曲等功能性项目加快建设,实现了由镇到城的转变。镇村形象持续提升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,五年新建农村公路655公里,新建改造农桥613座,疏浚河道130条,新增沼气用户6000多户,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,复垦整理土地10万亩,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。
(四)推进和谐发展,各项事业持续进步。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政府执政的根本,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,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。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。五年社保支出7.4亿元,年均递增25%,实现了城乡低保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“四个全覆盖”。科教文卫事业快速发展。项目申报、立项、专利申请数五年翻一番,跻身“全国科技进步县”行列;全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,薄弱学校改造深入推进,教育布局不断优化,义务教育债务有效化解;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,县医院病房大楼建成使用,城乡卫生设施全面改善;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,“十一五”任务圆满完成;“农家书屋”覆盖全县农村,广电事业持续发展,文明创建活动常抓不懈,文化艺术周活动常办常新,6部文艺作品获国家大奖。质量兴县工作成效显著,顺利通过省“质量兴县”先进县验收,全县拥有名牌产品22个,品牌商标16件。积极建设生态文明,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,“全国绿化模范县”创建成功,饮用水源保护有力,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。深入推进“平安响水”建设,成功跨入省社会治安合格县行列,信访工作连续3年获市表彰,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,和谐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五年来,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。推进依法行政,努力建设民主法治政府。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,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、议案605件,政协委员提案659件;连续5年无行政败诉、无行政复议纠错案件。改进工作作风,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。行政效能大幅提高,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,五年合并、取消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266项、行政收费115项;政府改革不断深化,整合政府部门8个,乡镇机构改革精简编制574个。树好自身形象,努力建设勤政廉政的政府。勤勉工作,勤俭办事,发展好、维护好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;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,组建招投标办公室,成立国有土地招拍挂领导小组,强化对工程建设、产权交易、政府采购等重点、敏感领域的监管。积极开展“服务我最好、环境我最优”、“千人评机关”等活动,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。
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全县上下坚持“快增”和“快转”有机结合,全力克服后危机时期影响,全面完成了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不仅为“十一五”赢得了圆满结局,也为“十二五”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位增长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幅均超“十一五”期间平均增幅,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8.8%,增幅全省第六,总量全省上升2个位次。项目攻坚取得新的成效。全年引进中联水泥、银河长征风机等重大工业项目43个,裕廊石化、华业化工、晔丰热镀锌等 23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,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;裕廊化工全年实现税收2.5亿元,单个企业纳税全市第二;全县注册外资实际到帐突破1亿美元,增长80%。“三农”工作登上新台阶。326省道沿线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,总投资8亿元的大豆加工项目开工建设,牛蒡、菊花、浅水藕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农民创业园基本竣工,新农村电气化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,69个行政村通上公交车。城镇建设步伐加快。县城华阳国际大酒店、桃园水岸小区、百汇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推进有力,响中高中部、灌河风光带、浙江商贸城等地块拆迁工作成效明显,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,港城和集镇形象均得到了新的提升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实小南校区投入使用,中医院南迁工程正在实施,盐城技师学院响水船舶分院开始招生。深入推进就业创业。全年新增就业9000多人,新增民营企业1081家,个体工商户10542户。政府投入资金4000万元,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,60周岁以上农民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,提前半年完成市下达任务。同时,认真做好监察、审计、人武、人防、统计、气象、档案、地方志、妇女儿童、老区开发、关心下一代、宗教、外事接待、台侨、地震、双拥、红十字、残疾人事业等工作,实现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。
回首五年,几多艰辛!为加快全面小康进程,我们紧扣发展重点不放松,解放思想,抢抓机遇,推进沿海开发,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灌河;建设陈家港电厂,圆了全县人民二十年的梦想;积极跑政策、报项目,化危为机,实现了全县经济的逆势上扬,凭着一股艰苦创业的热情,将一个个重点变成了现实的增长点。
回首五年,几多挑战!随着发展提速,安全、环保、稳定等方面的压力明显加大。我们面对发展难点不回避,敢想敢干,勇担责任,集中整治化工企业,组织城南四组集中拆违,成功处置安全生产、征地拆迁中的突发性问题,本着对事业、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,将一个个难点变成了群众的称颂点。
回首五年,几多欣慰!五年里,我们先后见证了第一个企业上市,第一艘万吨巨轮下水,第一家星级酒店开业等许许多多精彩瞬间。我们面对发展亮点不自满,自加压力,抬高定位,不仅在全市比增幅、比人均,而且敢于比总量、比位次,大力发扬拼搏争先精神,把一个个亮点变成了加快发展的兴奋点!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攻坚作为抓手,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,把关注民生作为根本,把社会稳定作为保证,努力突出重点,破解难点,创造亮点,响水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、对外形象大幅提升、区域影响日益扩大。“十一五”成绩的取得,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全县广大干群团结拼搏、真抓实干的结果。在此,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、各位委员,并通过你们,向全县广大干群和驻响部队官兵,向省、市扶促工作队及其后方单位,向在响投资兴业客商,以及关心支持响水发展的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压力:经济总量还不大,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,产业层次还需进一步提高;土地、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明显,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;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很重,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健全;发展环境仍需优化,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;区域竞争、节能减排、安全生产的压力不断加大,发展的优势面临诸多考验,等等。对这些问题,我们将高度重视,并认真加以解决。
“十二五”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
展望新五年,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大势不会变,区域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不会变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走势不会变。拥有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响水,已经跨过人均GDP3000美元的重要关口,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、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和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期。我们必须放眼全局,统筹谋划,乘势而上,以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、谱写美好响水新篇章为主题,大力实施以工强县、沿海开发、城镇崛起、创新驱动、生态立县五大战略,扎实推进新产业、新城市、新农村“三新”工程,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全市领先、苏北争先”的目标。
根据县委《关于制定响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,县政府初步安排了“十二五”发展的主要目标,概括起来是“两提高、两加速”:
—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,综合实力跃进全市上游。到2015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以上,年均递增不低于26%,人均GDP8800美元以上;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:54:38,结构更加优化;财政总收入80亿元以上,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以上、年均递增不低于30%。
—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。力争2012年、确保2013年实现全面小康;到2015年,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00元以上,年均递增不低于15%;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以上,年均递增不低于14.2%,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新响水。
——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,全面完成中期任务。到2015年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亿元以上, 年均递增不低于26%;规模工业企业400户以上,较“十一五”末翻一番;二产从业人员比重40%以上;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.5%。
——加速城市化进程,全力建设中等城市。到2015年,县城规划建成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,人口达16万人;港城规划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,人口达10万人;全县城镇化率不低于53%。
各位代表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:
(一)扩张发展总量。不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,进一步解决发展不足问题,仍是响水“十二五”期间的首要任务。继续把以工强县作为发展的主动力,大力实施百亿产业、百亿园区、百亿企业“三百工程”,确保“十二五”末船舶装备、盐化工产业分别实现销售400亿元、500亿元,超百亿企业2家、超50亿企业4家、超10亿企业20家,实现产业集聚、企业集群。继续把沿海和灌河开发作为发展的主战场,按照“规划引领、三港联动、河海并举、产业兴县”的思路,全面落实开发规划,科学开发、绿色开发、节约集约开发,提升沿海发展水平。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发展的主渠道,加快造纸、能源、钢铁、建材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,切实增加有效投入,“十二五”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40亿元,不断提高投资的拉动力。
(二)提高发展质量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“十二五”发展的主线,是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。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点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,打造326省道高效农业示范带,全县高效农业面积突破50万亩;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促进船舶装备、盐化工等特色产业做大规模,机械、纺织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医药、海洋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;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重点突破现代物流、商务和科技信息服务,积极扶持社区服务业,繁荣商贸餐饮业,确保“十二五”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3亿元以上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点。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,引导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力争全县70%的规模以上企业拥有或掌握自主知识产权。坚持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“十一五”末下降10%,严格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,森林覆盖率达22%,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县,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(三)优化发展布局。结合发展实际,适时调整发展布局,是解决发展不平衡、全面增强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。科学规划,明确主体功能布局。在大力开发灌河沿线的同时,积极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、纺织服装、物流为主的204国道沿线绿色产业经济带,以现代农业、观光农业、旅游业为主的中山河沿线生态旅游经济带,推进“三线”协调发展。突出重点,完善产业发展布局。加快建设河海经济带,以“三驾马车”为平台,设立船舶装备、盐化工、再生纸、传动机械等十个产业园,逐步形成“一带、三区、十园”的产业布局,加强与黄海农场、灌东盐场合作,适时将头罾盐场打造成“第四驾马车”。做大城镇,优化城市和人口布局。加快“两城”和集镇建设,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,“十二五”期间,县城按照适度向南、重点向东的要求,加快县城东城区建设,港城建成县域副中心城市,中心镇逐步建成功能配套、环境整洁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。统筹城乡,均衡资源布局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、产业布局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就业社保等资源配置管理一体化,积极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,逐步建好59个永久农民集中居住区,让农民逐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交通、就医、就业、教育等公共服务。
(四)增强发展动力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,是加快响水发展的动力之源,必须坚定不移、牢牢把握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减少行政审批事项,加快发展电子政务,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加速政府职能转变。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,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完善公共财政体制。加大招商引行力度,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机构,搞活资本流通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,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,建立健全量质并重的考核办法,民营经济占GDP比重80%以上。坚持引进来、走出去,强化日韩港台招商,扩大重点企业出口,新引进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20家以上,出口规模累计超20亿美元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能力,争取成立盐城海关陈家港办事处,争取陈家港口岸上升为一类开放口岸,争取沿海经济开发区、生态化工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、连盐铁路,争取疏浚灌河5万吨级航道,争取建设连盐铁路陈家港支线、争取建设沿海高速与宁连高速连接线,为长远发展提供交通支撑。
(五)共享发展成果。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们将切实加强社会建设,大力实施惠民工程,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年年有新提高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,认真落实《响水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,“十二五”末全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%以上;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,加强文化建设,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;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政府投入,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,形成多元办医格局。切实增强社会保障,“十二五”期间,基本实现“全民养老保险”和“全民医保”目标,并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差别。增强就业、住房保障,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,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,坚决落实稳定第一责任,深化“平安响水”、“法治响水”建设,努力构建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响水。
2011年工作安排
    2011年是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响水在新的起点上冲刺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,着眼新形势、新目标、新任务,紧扣主题主线,瞄准领先争先,坚持用新思路谋划新突破,用新举措推动新发展,用新战略打开新局面。
根据“十二五”规划安排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21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30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.8亿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24%;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30%;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.22亿美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22%;出口总额3.5亿美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2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2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0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14%;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以上,增长不低于13%;城镇化率不低于41%,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.5‰以内;万元GDP能耗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省市确定标准;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1.5%。
重抓项目是我们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。今年,政府将继续以重点项目和实事工程为主抓手,重抓一批工业大项目,培植一批农业好典型,打造一批城建、三产新亮点,兴办一批为民新实事,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,竭尽全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。
(一)主攻沿海开发,全力打造支撑发展的增长极
突出项目支撑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,一着不让加以推进。加大招商力度,按照沿海和灌河开发规划的产业定位,注重规划招商、产业招商,持之以恒地做好招商选资和利用外资工作,年内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,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3个以上。加快项目建设,突出成日钢铁、慈宁轮胎、大和三期、联化科技园、中联水泥等5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,及时协调解决融资、用地、审批等问题,提高资金到位率、项目开工率、竣工投产率,确保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投资133亿元以上。强化服务企业,科学组织煤电油气要素调度,关注企业用工需求,缓解结构性、季节性“用工难”矛盾;大力推进企业技改扩能、兼并重组,引导企业以优质资产挂大靠强、合资合作,确保全年销售超5亿元的企业达12家,规模企业总数突破200家。
强化载体功能。三个园区都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质量运行,快速提升园区形象。沿海经济开发区突出完善功能,开工建设灌河二路、黄海二路等区内道路,启动区内污水处理、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,完善造纸、物流、能源等产业园规划,促进科学布点,提高土地和公用设施集约利用水平。生态化工园区突出规范管理,建成园区企业远程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平台,完成固废处置中心建设,加快企业整合步伐,大力度实施园区绿化、美化工程,提高进区项目投资强度,改善园区对外形象。经济开发区突出科学定位,修订完善园区总体规划,进一步明确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,加大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力度,同时,加快区内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园区承载能力。
完善设施配套。突出港口的龙头作用,加快灌河口拦门沙治理,完成2个2万吨级公用码头建设,建成大湾作业区疏港公路,启动双港作业区疏港公路前期工作,促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。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、沿海引淡二期工程建设,进一步完善给排水功能。完成万亩滩涂围垦,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,为沿海开发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。继续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,少用岸线,多用腹地,严格土地和岸线的开发管理,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。
(二)推进转型升级,大力提升加速发展的竞争力
做大做强新特产业。加快新特产业发展,确保2012年实现新特产业倍增目标。按照“四有三聚”的要求,壮大盐化工、船舶装备产业,确保天容股份、绿利来化工、大和氯化聚乙烯等盐化工链条项目年内竣工,力争盐化工产业实现销售100亿元;年内新引进船舶配套企业15家以上,确保厦能铸造等10个船舶配套项目实现投产。大力培育产业龙头项目,加快隆亨造纸、富星造纸、德龙镍业、海上风电、长征风电设备等重大项目建设,积极培植造纸、合金冶炼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。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,出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等优惠政策,提高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行效率,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。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,确保年内新增省级技术中心2家。大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工程,以新特产业为重点,创建“两化”融合示范园区,提升产业发展水平。
加快发展现代农业。深入推进“一户一棚”建设,全力打造326省道设施农业产业带,确保全年流转土地3万亩以上,新增设施农业超过2万亩,消灭设施种植和规模养殖空白村,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。继续加大“三大载体”建设力度,巩固两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,进一步扩大规模、提升层次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;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,完善配套设施,重抓项目推进,确保大豆加工项目8月份投产,年内新入园超亿元项目2个以上;积极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,组建村级农产品购销经营部,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,推进农业产业化。围绕浅水藕、菊花、牛蒡等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,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以上,规范运行,注重效果,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。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,加大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机械的引进、筛选、推广力度,年内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覆盖率达90%以上,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。
大力提升第三产业。大力发展面向生产、面向民生的现代服务业,确保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.5亿元以上,增幅不低于28%。大力发展专业市场,年内完成浙江商贸城仓储集散、批发交易、加工配送、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市场主体工程。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,引进宁夏黄河农商行组建村镇银行,改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商业银行,规范农村小额贷款公司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,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。进一步繁荣商贸流通业,引进国际知名连锁店,加快百汇购物广场、美食街、华阳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建设。加强物业管理,发展托幼养老等社区服务业,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。加快突破旅游业,年内完成古云梯关二期工程的古城堡、孝子坊等景点建设,灌河绿洲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投入运营。
(三)加快城乡统筹,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
启动建设县城东城区,做大县城规模。按照修编后的县城总体规划,做好控制性详规、修建性详规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。完成银海路、浦江东路、珠江路东延等道路建设,拉开东城区道路框架,形成外成环、内成网、主次干道分明的城市框架道路格局。抓紧实施创新创业大厦、响水中学高中部、浙商大厦等重点项目,迅速形成一批开发组团,拉动东城区发展。按照先规划后建设、先征地后配套、先储备后开发、先做环境后出让的要求,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,年内新建商品房100万平方米。加快廉租房、经济适用房、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,努力实现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。积极推进引水入城,建设灌河风光带和通榆河风光带,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等配套功能,进一步打造城市水绿特色。改造县城排水系统,提升县城防洪功能,下决心解决老城区排水问题。深入推进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,加强市民教育,强化市容监察,提高保洁水平,不断改善县城形象。
加速建设港城核心区,快出港城形象。继续按照“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,快完善功能、快彰显特色”的要求,统筹规划、合理布局,快速建设。年内完成淮海大街、东海大街、银滩路、玉港路等10公里城市主干道建设,道路亮化、绿化、排水、管线同步到位。积极实施港城商业开发和房地产项目,集聚港城人气。加大港城商业中心、海天大酒店、佳都国际大酒店、酒店式公寓、二级医院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力度,加快提升支撑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。全面完成绿岛小夜曲建设,启动南湖公园项目,进一步彰显港城特色。
积极建设农村新社区,改善农村面貌。按照建设新农村“五个一体化”的要求,促进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和流动,推进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。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,完成59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修编,调整村庄布局,引导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,年内每个镇、中心社区都要新建1个集中居住区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整治民生河,加固运响闸、运河套闸等大中型涵闸,新建改造泵站120座以上,改造农村危桥20座以上,新增农村公路40公里,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。加快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,让农村群众都吃上放心水,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。出台鼓励农民进城政策,促进农民进城入镇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,全年投放各类扶贫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。继续抓好村级债务化解、一事一议、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。深入推进陈家港镇、小尖镇郭庄村等统筹城乡试点工作,建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,带动全县城乡统筹工作开展。
(四)关注民情民生,努力扩大共享发展的覆盖面
不断加速富民进程。从今年起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,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、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。稳定和扩大就业,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,年内帮助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,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,提高群众的工资性收入。积极鼓励自主创业,落实鼓励创业政策,全年新增民营企业850家,个体工商户9000户,不断扩大群众经营性收入。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,扩大投资领域,让更多群众拥有资产性收入。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,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、五保供养等生活标准,健全行政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增长机制,逐步增加群众的转移性收入,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。
协调发展社会事业。坚持教育优先原则,加大教育投入,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,年内新建和加固中小学校舍4万平方米,全日制职业中专学生全额免除住校费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,健全镇村文化活动网络,推进文艺作品创作,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,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。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水平,提高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,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,医疗机构免收普通挂号费用,按属地原则对60周岁以上居民进行集中免费体检。扎实做好基层计生工作,稳定低生育水平,符合政策性生育率保持在95%以上。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,新建县中心敬老院、残疾人托养中心,进一步关心特殊群体的生活。
积极建设生态响水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,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8%以上。强化节能减排工作,加快高耗能、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,对重点能耗企业进行能耗评估和审查。严格环境保护执法,结合第二轮化工企业集中整治,坚决关闭不符合环保、安全要求的化工企业。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,加大通榆河、中山河饮用水源保护的力度,完成沿海滩涂绿化1.4万亩,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,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切实维护社会稳定。深入推进“平安响水”创建活动,加快治安防控一体化建设,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积极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活动,坚决遏制强装强卸、强买强卖、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。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,畅通信访渠道,维护信访秩序,大力度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,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,高度重视食品、药品安全,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。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运行机制,关注网络舆情,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,确保社会和谐稳定,人民安居乐业。
(五)强化自身建设,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主动性
善谋发展之策。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,准确把握投资的重点和动向,结合响水实际,不断调优政府工作思路,增强政府工作的前瞻性。加强对审批、用地、资金等重点问题的研究,解决发展难题,提高政府工作的针对性。严格依法行政,增强法制理念,强化执法监管,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,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。继续实行重大事项专家咨询、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,规范对重大决策的调研论证、风险评估,保证政府工作的科学性、民主性。
强化创新之举。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,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,全力推进转型发展、跨越发展,进一步营造创业、创新、创优的良好氛围。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,完善政府机构改革,健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,精简审批、精简会议、精简程序,不断提高行政效率。适时调整和完善镇、区财政体制,增强财政保障能力。进一步创新教育、卫生体制机制,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
践行实干之风。大力倡导认真负责、严谨细致、务实高效的优良政风,不图虚名,不务虚工,不乱张扬,办实事、讲实话、求实效。加大抓落实力度,推行一线工作法,提倡专题研究、现场办公;对上级交办的任务,做到反应迅速、推进有力、落实到位。坚持群众路线,积极为民办实事,切实解决群众关心、社会关注的矛盾和问题。严格工作督查,加强对重大决策、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,做到事事有落实、件件有回音。
弘扬清廉之气。认真执行人大决议、决定,办好人大代表建议、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,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优良传统,强化财政预算约束,严格控制支出。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规范土地出让、建设工程招投标、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和权力运行。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,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,以清廉形象取信于民。
各位代表,“十一五”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,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心;“十二五”规划安排的目标和任务,描绘了我们绚丽的蓝图。立足新起点,应对新挑战,推进大发展,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。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万众一心,振奋精神,励精图治,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响水而努力奋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