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会说话 | 汉代铜釜甑

文物会说话 | 汉代铜釜甑

这件铜釜甑重约8.295kg,通高49cm,甑口直径33.3cm,素面无纹饰;器身由釜、甑、盆三件套合而成。釜小直口,扁圆腹,圜底;甑敞口,平沿外折,圈足套在釜的直口外,底部有条形箅子;盆敞口,腹壁斜弧收成平底,底内凹倒扣在甑上。釜用来盛水,通过加热使水蒸气到达上部的甑,以此达到蒸煮效果,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蒸锅,盆相当于锅盖。

从此前出土的多个汉代房屋模型来看,当时已有专门厨房,而作为炊具的陶釜、陶甑,则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并分开使用。两汉时期的铜釜甑是釜、甑分铸而成,再通过扣合或套接合为一体。考古出土资料显示,铜釜甑流行于西汉中晚期,之后逐步成为各民族共同使用的炊器,东汉时期较少见,东汉以后偶有发现,最终被铁器取代。我们今天所称的“镜糕”(音)就是在一种叫“甑”的器具里蒸出来的,应该叫“甑糕”。这个“甑”就是古代釜甑的孑遗。“甑糕”之所以集软、粘、糯、弹各种美好的口感为一身,就是“甑”这种炊具的特殊功用所产生的奇妙效果。

我们都知道,汉代实行重农政策,粮食作物品种较前朝亦更丰富,《礼记·月令》中就有两汉时期人们种植麻、黍、稷、麦、豆五种谷物的记载。此外,汉代主食主要有饭、饼、粥等,制作方法以蒸煮为主。东汉王充《论衡》记载:“舂之于臼,簸其粃糠,蒸之于甑……乃甘可食。”从中可见,汉代人们对饮食口感和制作方式的要求已经到了较高水平,而炊具的发展也应运而生。

通过这件铜釜甑,我们不难发现,作为实用器的汉代青铜炊具简单化、质朴化、素面化的特征,而这种简约质朴、古拙大气的气质内涵和“器完而不饰”的装饰风格恰与商周时期庄重神秘、华丽雍贵的青铜礼器形成鲜明对比,反映出我国青铜器发展“由繁到简”的演变历程。

铜釜甑作为传统炊具,不仅承载着汉人对多样化食物烹饪方式的追求,更是我国博大精深、熠熠生辉的传统饮食文化之缩影,其发展与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等方面的繁荣昌盛,既蕴涵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,也折射出多元的民族融合特质。

END

来源:商洛市博物馆

和1区6县一起对这座城说,我爱你!

秦岭康养避暑游 | 塔云七最,欲罢不能

文物会说话 | 战国圈纹短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下载了打不开怎么办
线上365bet投注

下载了打不开怎么办

📅 07-27 👍 819
[問題] iMessage傳訊息變超慢
线上365bet投注

[問題] iMessage傳訊息變超慢

📅 07-15 👍 868
AJ11哪双最值得入手 AJ11哪款配色最好看
线上365bet投注

AJ11哪双最值得入手 AJ11哪款配色最好看

📅 07-24 👍 633